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出的新的科学判断,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无数不同的相互连接的发展阶段组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阶段理论来观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人类社会就不再是“乱七八糟的各种偶然现象的堆积”,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科学理论的任务,就是找出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在这些社会现象后面隐藏的客观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特殊形态,也是由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构成的。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整体结合上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更精准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更科学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有效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新的发展阶段与新的历史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我们强调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了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
就世情来说,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整个世界带来深远影响,世界加速进入了大动荡、大调整和大变革的新阶段。这场危机引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质疑和反思,引发了对新自由主义发展理念的批判和反思。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新的此消彼长,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中国虽然也受到了危机的波及,但是中国凭借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效地抵御了危机的冲击,反而在危机中迅速崛起,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和中国方案受到世界瞩目。中国的发展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另一方面,金融资本称霸世界的野心没有改变,它们对中国的防范和遏制企图也不会改变。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新的压力、风险和竞争。
就国情来说,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虽然从根本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但是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一些过去没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面临着与改革开放初期不同的困难和矛盾。中国的改革已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既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改革的协调配套,也需要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冲破利益的藩篱;既需要化解思想分歧,又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就党情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任务,党面临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这“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根深蒂固的。因此,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样也面临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任重而道远。
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又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着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形势发展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新的发展阶段与新的历史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
“四个伟大”的提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心。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际是围绕“四个伟大”展开的,是“四个伟大”的具体化和实践化,也是“四个伟大”的逻辑论证。“四个伟大”中的每一个“伟大”,有些在党的十八大甚至更早的党代会上已经提及,但是把“四个伟大”整合在一起,把它作为现阶段中国共产党为之努力奋斗的历史使命,则是一个理论创新,它具体而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以及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和光辉前景。
因此,对于“四个伟大”,我们不能把它们分离开来简单孤立地进行理解和把握,而应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内在联系上和内在逻辑上加以理解和把握。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伟大事业,就要建设伟大工程,为伟大事业的实现提供政治保证。无论是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事业、还是建设伟大工程,都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新的发展阶段与新的理论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
立足于对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历史特点的深刻把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这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社会主义的实践品格。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兴旺与发达、前进与胜利,是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的,是在不断顺应人民新期待、开辟发展新境界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的,也是在国际竞争和国际比较中通过人民的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中被世界瞩目的。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在完成这一伟大使命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推动建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15ZDA0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